2019浙江省考行测不要忘了定义的主角是谁
湖州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行测答题技巧:【2019浙江省考行测不要忘了定义的主角是谁】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图推”!很多考生学了行测图形推理的常见考点之后,还是经常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来什么规律。这说明要么题量不够,要么缺乏对题型和规律的基本认识。今天中公教育就为大家来解密图形推理中的九宫格题型,看看它都会考哪些规律。
(一)行间规律/列间规律
行间规律/列间规律应该是所有考生都能想到的角度,但即使考的确实是行间/列间规律,却也未必所有人都能准确找到,因为行间/列间规律还包括很多考法。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致型
一致型指行间/列间图形的特性一致,比如点/线/面数量相等,对称性/直曲性/封闭开放性一致等。见例1。
例1.
【中公参考解析】此题图形元素组成不同,并且题干中的图形都是字母,可优先考虑属性规律。第一行的字母比较规整,优先考虑对称性。第一行都是竖直对称图形,第二行都是不对称图形,第三行前两个为水平对称图形,故答案选B。
2.顺推型
顺推型比如点/线/面数量递增/递减,或者第一个图形经过一定的位置变化变成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再依此变成第三个图形等。这个考法比较常规,就不特别举例了。
3.加和型
加和型比如前两项数量和等于第三项,或者三项数量加和与第二行(列)、第三行(列)数量和相等或呈递增/递减规律(见例2.),还有前两项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见例3)等。
例2.
【中公参考解析】第一列、第三列的直曲线加和均为23,第二列依此规律当选B。
例3.
【中公参考解析】此题图形相似度较高,且组成元素同中有异,考虑组合叠加。第一行、第三行都是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叠加后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但依此规律无答案。因此转为考虑列间规律,第一列、第三列前两个图形叠加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故答案选A。
4.遍历型
比如行间/列间同一元素遍历(见例4),或者行间/列间元素组成相同(见例5)。
例4.
【中公参考解析】第一行三个图形中都有“圆”,第二行三个图形都有“三角形”,第三行两个图形都有“四边形”,故答案选A。
例5.
【中公参考解析】第一行图形上部分由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组成,下部分由一个正方形、一个梯形和一个圆组成,且空白、阴影和黑色各出现一次。第二行规律如
很多同学反映定义判断整体难度不大,但有些给出的定义内容模棱两可,读懂很费事。其实,这正是出题人抓准了考生的心里,专门设计了阅读难度。接下来,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破解之法。
出题人很清楚,大家上了考场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不确定感。因此,越是简单的题目,我们越害怕出错,而越怕错就越容易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墨菲定律。这样的心理让我们一味地依附于定义内容,总觉得内容才是重点,读懂它才是王道,这样我们就忽略了整个定义判断题中的主角——被定义项,也就最简单的名词。其实,很多情况下,如果你觉得定义内容不好懂或过于冗长,我们可以关注被定义项,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选择答案。当然如果被定义项你就知道,那么还需要读内容么?简单看一下就ok,是不是很爽。比如:微商买卖、大数据等等,看到这些词是不是直接看选项就可以啦。这里不过多赘述,我们主要看一下读不懂,不好读的题目如何做。
【例题】文饰作用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或适应行为,指一个人为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正当合理的,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文饰作用的是:
A.小王想成为公司经理,但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没有报名竞聘,事后却对人说自己不屑参加
B.小明因为没有复习功课,不惜把自己的手弄伤以逃避考试
C.某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串通证人作伪证,编造不在场证明为自己开脱
D.某电子公司新产品投放市场失败,经过研究,管理层认定失败的原因是前期宣传没有做好
【答案】A
【中公解析】这道题我们发现题干很长,重点信息有1做了不合理的行为;2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3说成是正当合理的,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这道题很多同学选择B、C两个选项,但我们来观察一下被定义项“文饰”,那一定是用语言来装饰自己的行为,我们来看一下B“弄伤手”,这样一言不合就自残和“文饰”必然没啥关系,所以B肯定不对。再来看一下C选项,作 “伪证”,这以不是简单的装饰问题了,而是弄虚作假,不是不合理行为,而是违法行为,所以C肯定也不对。D比较简单,高层经过研究得出失败原因,不属于找借口。所以这道题选择A,小王说自己不屑于参加来掩盖自己的能力不足,用语言给自己包装。
通过一道简单的例题,中公教育希望大家在今后做定义判断题目的时候,可以注意到被定义项,通过多方位来提高自己的准确度和速度,加油!
【精编练习册】定制题库,全面备考更高效
【试题试卷】历年国考试题,摸清命题规律
【模考大赛】中公教育,复习效果一考便知
重点推荐:
常见问题
- 浙江公务员考试对学历有何具体要求?
- 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人员可否报考?
- 关于“基层工作经历”如何理解?
- 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题量如何分布?
- 面向服务基层招考的范围和对象是什么?
- 公务员考试政审不通过的原因是什么?
-
微信公众号:湖州中公教育
(ID:hz-offcn)
专注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