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南浔教师招聘面试:《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湖州人事人才网温馨提醒您关注湖州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信息: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
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一个12岁的孩子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二、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作者为什么要去挑煤?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作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换成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可以吗?为什么?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换成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再次有感情朗读
(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换成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再次有感情朗读
2 、挑煤有哪些困难,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让学生不断的有感情朗读,体会艰辛)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了”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比喻和“抽掉”感受到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路难走。
(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用比喻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担子重。
3、质疑想象写话分析“坚强”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回味我与妈妈的话想象当时妈妈和我的心情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不平静的原因。
感受一下这母子间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他们在心里会和对方说些什么呢?(扩写一段话)
孩子:
妈妈:
是啊,作者故意平静地、不加任何描绘地记叙了“我”挑煤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走进了母子俩“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你觉得小时候的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懂事)
4、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阅读第三部分)
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2、体会自己的劳动
五、作业
1、推荐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写一写学了《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的感想。
六、板书设计:
以上为《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助您备考成功,早日成师!
相关招考信息:
常见问题
- 教师资格证没有认定可以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吗?
- 湖州教师招聘考试考什么科目?
- 户籍要求是什么?非师范专业可以报考吗?
- 各类教师资格的学历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 非全日制本科可以报考湖州教师编制招聘吗?
-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
微信公众号:湖州中公教育
(ID:hz-offcn)
专注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