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事业单位写作热点:洞悉校阅改错本质
校阅改错题目是事业单位B类考试的常考题型之一,相较于概念分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考生如果能够把握校阅改错的题目本质,熟练掌握校阅改错的错误类型,便能够得到不错的成绩。
一、错别字
在校阅改错的题干部分明确呈现的错误类型之一便是错别字,错别字在考试中常有出现,我们可以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对错别字进行辅助训练。
1.音近致错:读音近似的字,书写时容易出现问题。如“川流不息”写为“穿流不息”;
2.形近致错:形近字是指字的外形非常相似,这类字在考查时经常出现。如“迄今”错写为“屹今”,“歧视”错写为“岐视”;
3.义近致错:意思相近而用错的词语。如“权力和权利”、“法治和法制”。
对于错别字而言,我们可以采用的是组词的方式,或是结合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判断,这样能够有效判断出是哪个部分出现问题,再按照规范写法进行改正即可。
二、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校阅改错题目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类型,经常呈现为行文用语中词语用的不够恰当,常考察:
1.关联词不当:关联词有比较稳定组合,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区别,随意组合关联词,会造成语病。考试中常见的是关联词的错误搭配;
2.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与宾语意义上的不搭配;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5.介词使用不当:介词运用极易出现错误,如不需要介词的地方强加介词、介词错用等错误。
对于用词不当的部分,我们往往需要对句子的成分先有到简单的认识,知晓句子的具体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能够大概划分,然后在思考错误的时候从词语搭配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可以采用缩句的方式缩出句子成分,进行问题判断。
三、语法错误
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表现: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等。
1.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是指句子中应该具有的成分不具备,而语言环境又不允许缺少。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有残缺的情况;
2.成分多余:成分冗余指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已包含句中某方面意思,但是句子在表述时还用了其他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3.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2)反客为主。即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其他成分(比如定语、宾语)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造成结构纠缠,句子中主语不一致。
四、语序不当
现代汉语语序的错误涉及逻辑与语法两个方面。逻辑方面主要表现在事物自身的内在联系,如时间先后,因果关系等,语序不当会引起事物关系的逻辑混乱。每个句子成份和词语在句子中,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安排不当,就影响句意的表达和理解,出现“语序不当”的病句。考试当中,常考逻辑顺序的错误。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常用这种顺序。
3.范围顺序:指界限由小到大。
4.程度顺序:指具体程度不同,由小弱到强。
五、逻辑错误
指句子内容不符合原文观点,与材料内容自相矛盾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材料认识不足或不当而产生的内容上的毛病。
错误表现:不符合材料观点、前后矛盾、因果倒置、否定失当等
六、句意不明
表意不明指的是句子表达的内容和意思让人不容易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主要包括四种:1.不应该用标点的地方用了标点;2.应该使用标点的地方没有用标点;3.应该用那种标点而使用了这种标点;4. 标点应该放在一个位置却放在了其他位置。
七、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1.逗号,:停顿,并列,更多是句子;
2.顿号、:并列,更多是字、词、短句;
3.引号“”:引文、特殊称谓“中国梦”、说话;
4.书名号《》:文章、书名、歌曲《探清水河》、电影电视剧名称;
5.冒号::引述语xxx宣布:;解释总结语之后。
常见问题
- 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合同工、事业编有什么区别?
- 事考小白该如何报名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 湖州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科目?
- 报考湖州事业单位的户籍要求是什么?
- 湖州事业单位福利待遇怎样?
- 一年可以考几次事业单位考试?
-
微信公众号:湖州中公教育
(ID:hz-offcn)
专注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