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一题多解技巧

湖州中公教育 2016-11-07 14:02:21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行测答题技巧

公职类考试中,行测部分一向以题量大、时间短著称,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对题目进行解答,就成了众多考生关心的话题,这里中公教育讲解几个巧解数学题目的好方法。

例题: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考试时拿到这样一道题目后,很多同学的第一想法是设方程:设甲教室举办X次培训,乙教室举办Y次培训。则可得方程组,X+Y=27,50X+45Y=1290,进而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得出X等于15,Y等于12。所以选择D选项,甲教室举办了15次培训。这种设方程的方法固然好用,但是在考试时所用的时间消耗相对来说比较大,不予推荐。

下面中公教育用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来解这道题目:鸡兔同笼法。"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是说: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们设想如果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像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那么地上应该有88*2=176只脚,但是实际上,地面上出现脚为244只,多了68只脚。多出来的就是兔子们少算的那两条前腿,所以兔子的总数为682=34只,进而得出鸡的总数为54只。这就是鸡兔同笼的思想来源。那么针对甲乙两个教室,我们也可以用鸡兔同笼的思想。假设所有的27次培训都由甲教室来举办,则应培训50*27=1350人,比实际的1290人多出60人。那么多的这60人就是多算的乙教室的人,因为每次培训甲教室比乙教室多5人,所以用605=12,就是乙教室的培训次数,进而可以得出甲教室举办了15次。显然用鸡兔同笼法比设方程的方法要快许多,但这还不是最简单的方法。

这道题目我们还可以用奇偶数的方法来解答。已知甲教室每次可培训50人,乙教室每次可培训45人,则不管甲教室培训多少次,培训的总人数都是一个偶数。当月共培训1290人,也是一个偶数,因为偶数+偶数=偶数,所以乙教室培训的总人数也应该是一个偶数。因为乙教室单次培训的人数45人为奇数,所以乙教室培训的次数必须为偶数,这样奇数*偶数才能得到一个偶数。又因为总培训次数27为一个奇数,奇数-偶数=奇数,所以甲教室培训的次数必然为一个奇数,选项A、B、C、D中,只有D选项为奇数,所以答案选择D。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并不是只有设方程这一种方法,而是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的。中公教育希望考生们多学习、勤思考、灵活解答数学题目。

 

相关行测阅读资料: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题量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解题速度提升策略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复习方法总结

三大技巧巧妙应对2017国考行测常识题

2017国考行测文学常识储备:知礼者,立也

浅析解释关系在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呼应法中的应用

更多行测答题技巧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