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2016国考申论指导:关键词分析法在社会热点剖析中的运用

湖州中公教育 2015-11-20 14:44:48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无论是申论还是面试,社会热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申论材料的主要来源,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要储备,更是展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而无论对笔试还是面试,关键词分析法都是破解理解困难的一把利器,它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热点的理解和定位,有助于强化对热点的运用和驾驭。下面中公教育试予以简述:

一、何为关键词分析法

关键词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语句中关键词汇,以深化对语句理解与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讲,该方法有以下步骤:提取题干(句子)中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内涵及关系——得出准确结论。现举国考实例分析:

2014年国考副省作文题干写到:“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分析方法:

(1)找出题干中关键词——慢,自在有为,急不得;(2)分析关键词内涵及关系,“急不得”与“慢”是同义词,因主题是“社会心理”,所以这里的“慢”指的是心理的慢、心态的不浮躁,也就是一种慢生活(此在材料最后一段也有论述)。而“自在有为”又包括两个关键词,“自在”即内心的悠然自得,“有为”即有所作为;(3)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句话意思是:要过慢生活,从而保证生活的顺利与内心的愉悦。

二、在社会热点中的运用

社会热点即近期发生的重大或热点事件,因为其时效性、重要性、代表性等特征往往成为公职类考试考察的对象,其在申论及面试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即为证明。以下将通过实例探讨其分析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马云却无意间被推上风口浪尖,“马云被逼捐”一时间霸占各大媒体头条。对此事的深入分析,就可以采用关键词分析法。

首先,找出关键词,“马云”、“被逼”、“捐”。

其次,分析内涵。“马云”是个个体,其代表的人群是社会富裕阶层或公众人物;“被逼”,强迫别人做不符合自主意识的事情,并且法律并没有要求必须如此,显然是一种“言语暴力”,也就是常见的“道德审判”;“捐”是捐款,也就是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

最后,确定观点。从“捐”入手,我们必须完善慈善机制,推动全民慈善,促进慈善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从“被逼”入手,我们必须回归理性,严禁网络暴力、语言暴力,营造文明、理性、和谐的社会慈善氛围;从“马云”入手,对于公众人物我们期待他发挥更好示范带头作用,希望他们能引导社会风尚,传递积极正能量。当然,也要尊重个人的选择和权利。

再列举一个例子,“贾玲恶搞花木兰”,从三个关键词分析:(1)“贾玲”,明星及公众人物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正确价值取向;(2)“恶搞”,电视节目或个人为了收视率、点击率无所不用其极,恶搞、抄袭等泛滥,节目需要严审、文化产业需要规范;(3)“花木兰”,是民族英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延续民族英雄主义传统,挺立民族的精神脊梁。

以上就是关键词分析法在社会热点分析方面的运用。在日常复习中,中公教育希望考生要强化对热点的积累,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成为一个有功底、有责任、有作为的公务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