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考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的作答形式与规范
近几年的国考申论考试对考生审题能力要求日益增加,需要考生通过审题来获取更多作答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梳理、形成作答的内容。其中,对形式和规范也有更加明确的要求。
【示例一:2014年国考地市第二题】
“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公分析】
通过题干可知,本题为归纳概括题,作答对象为转型期青年人的心理问题,而且题干的后面部分还强调“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此可形成如下的基本规范:
问题一+表现一
问题二+表现二
……
最终可呈现如下答案:
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具体表现为:一、存在需要与拥有倒错的矛盾心理(问题一),金钱“焦虑”成为一种现实心态(表现一);二、“现在感”过于强大(问题二),历史知识和意识缺乏(表现二);三、诚信意识薄弱(问题三),失信现象时有曝光(表现三);四:心理承受力较弱(问题四),心理疾患高发(表现五);五、缺乏稳定人格系统(问题五),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出现某些困惑(表现五)。
【示例二:2014年国考副省第一题】
“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中公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的为归纳概括题,作答对象为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即社会心理存在的若干问题,而且从题干的信息可知,必须以“缺失”的形式写出社会心理存在的问题,可形成以下的基本规范:
缺失一+表现一
缺失二+表现二
……
最终可呈现如下答案:
存在以下“缺失”:一、轻松感缺失(缺失一),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差、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表现一);二、公平感缺失(缺失二),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等方面存在不公平引发心理失衡(表现二);三、安全感缺失(缺失三),充满恐惧、焦虑、迷茫心理(表现三);四、幸福感缺失(缺失四),不快乐,心理易焦虑(表现四);五、归属感缺失(缺失五),陌生感和孤独感增加(表现五);六、同情感缺失(缺失六),对精神患者存在偏见和歧视(表现六)。
结合以上的示例,中公教育希望广大考生在未来的备考中务必要更加清晰地解析题干信息,形成更加符合题干要求的形式和规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申论的成绩。
常见问题
- 国家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是指什么?国考基层工作经历如何计算?
- 国家公务员面试采用哪几种模式?题型都有哪些?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地点可以选择吗?
- 历年国考成绩公布时间,国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 往年国考湖州地区哪些岗位报考人数较少?
- 国考和浙江省考有什么区别?
-
微信公众号:湖州中公教育
(ID:hz-offcn)
专注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