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行测 >

2008-2011年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试题集锦(十七)

湖州中公教育 2013-08-20 10:18:20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湖州中公教育网 浙江人事人才网温馨提醒您

最新最快招考信息、最全面复习资料请关注中公教育微信hz-offcn

欢迎加入湖州中公公考②群 有问题请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61.教育心理学家建议那些受孩子们“我觉得无聊”之类的话所累的父母,“无聊”远非某种不可挽回的判决,反而具有很多积极方面。它能激起孩子的创造力,帮助孩子观察、反思、理解、想象和创造。过去我们会发明一些用小石子玩的小游戏,现在一切都被规划好了,而孩子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小。此外,无聊的时间还可以用来让孩子学会独处,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通过这段文字,下列对“无聊”认识不当的是:

A.“无聊”感源于一切被规定好的生活,使孩子们丧失了创造的空间

B. “无聊”让“我们”在童年时发明了用小石子玩的快乐游戏

C.父母对孩子“无聊”感的恐惧超过了孩子对“无聊”的恐惧

D.生活中感受到“无聊”的孩子才能有更独立、自主的完整人格

162.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63.罗夫斯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的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十分肯定。“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迂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B.幽默可以巧妙地化解难题

C.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并不矛盾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4.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父母不应该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165.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以不贪而名垂青史。有一次,一个人得了块玉,拿去送给当权的子罕。子罕拒不接受。那人说,让做玉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送给你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这段文字给人的警语是:

A.君子慎独

B.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D.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信息获取及交流: 公考QQ群:256945141 | 公考网校QQ群:57737368(加群送课程卡)|湖州中公微信:hz-offcn
湖州公职考试备考:招考信息|报考指导|阅读资料|考试题库|历年试题|行测|申论| 教师备考|事业单位备考
  • 国家公务员辅导课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校辅导课程
  •       

    湖州中公教育网 浙江人事人才网温馨提醒您

    最新最快招考信息、最全面复习资料请关注中公教育微信hz-offcn

    欢迎加入湖州中公公考②群 有问题请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66.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荒废必是和尚不虔。”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但是,后因三人争功闹了个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所有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天时、地利和人和

    B.“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C.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

    D.分工负责、各尽所能十分重要

    167.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168.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气象研究所的墙上写这句话的目的是:

    A.希望人们多理解气象工作的困难和苦衷

    B.督促员工致力于杜绝工作中的任何差错

    C.劝勉员工甘于默默无闻、不计个人名利

    D.突出气象研究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拟定标题

    169.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这次海难死亡者多达1503名,仅704人获救。幸存者约定,每隔10年到瑞士洛桑城举行一次集会,以纪念这次事件。聚会时,里德帕恩满怀深情回忆起她的丈夫,当时他送她上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紧紧地抱着丈夫不放,万分无奈中,丈夫一拳把她打昏,等到醒来,她已坐在小艇中。为报答亡夫的深情,她一直没有再婚。史密斯夫人这样回忆: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已被抱上救生艇,因为超载,我不能上了,出于母爱,我喊了一声“让我上船吧,孩子不能没有妈妈!”闻听此言,一位已经坐上此艇的女士离开了座位,回到了泰坦尼克号,并把我推上了小艇。刹那工夫,船便沉没了,那位女士连自己的姓名都没留下。

    这段话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是:

    A.洛桑集会

    B.为他人舍却生命

    C.最壮美的人性光辉

    D.为陌生人献身,令人肃然起敬

    170.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规定:如果有人在国外看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垫钱将其赎回,然后回国报销。孔子的一位弟子就在国外垫钱解救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并且坚持不报销,以示“义”的决心与真诚。孔子知道后非但没有表扬这个弟子,反而批评了他,认为这样的行为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因为以后鲁国人如垫钱救人,报销吧不好意思,不报销则蒙受经济损失,两难之下最终可能放弃救人。而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下水救人,被人赏赐了一头牛,他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大加赞赏。

    这两则故事生动的表明:

    A.道德践行者应得到回报和关爱

    B.“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

    C.对道德模范的奖励,有助于道德的弘扬

    D.朴实的民间俗语,包含了人们朴素的道德观

    答案解析在下一页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信息获取及交流: 公考QQ群:256945141 | 公考网校QQ群:57737368(加群送课程卡)|湖州中公微信:hz-offcn
    湖州公职考试备考:招考信息|报考指导|阅读资料|考试题库|历年试题|行测|申论| 教师备考|事业单位备考
  • 国家公务员辅导课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校辅导课程
  •       

    湖州中公教育网 浙江人事人才网温馨提醒您

    最新最快招考信息、最全面复习资料请关注中公教育微信hz-offcn

    欢迎加入湖州中公公考②群 有问题请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61.C【解析】文章并没有直接将父母与孩子两者对孩子对“无聊”的恐惧进行对比,属于过度?和擅加命题。

    162.D【解析】本题属于语句理解题。“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实践出真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只有经过大量实践才能获取真知。所以选择D选项。

    163.B【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结合原文的罗斯福聪明而巧妙的设计解决了难题。所以选择B选项。

    164.D【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原文中讲了一个小故事:瓦拉赫文学上的“缺点”成全了他在化学上的成就。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D。C选项过于绝对和引申过度。所以选择D选项。

    165.A【解析】这段文字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子罕“不贪”的故事。题干要求选择文段给人的警语,所谓“警语”,须具有一定深度,不能是文段内容的概括。A项“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这与文中的“我的宝物是‘不贪’”相符。B项意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这显然与文段讲的“不贪”相去甚远,排除。C、D都是倡廉的俗语,虽表达了“不贪”的含义,但都没有脱离文章的内容概括,算不上是警语,故排除。

    166.C【解析】这段文字通过三个和尚经营寺庙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心”对得失成败的重要作用。第一至五句介绍三个和尚关于破庙荒废的争执与结果。第六句讲述三个和尚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寺庙被经营的香火鼎盛。最后一句讲述后来三个和尚争功,寺庙盛况不再。A项中所谓的“天时”、“地利”故事中不曾涉及,文中主要讲的是“人和”,故排除。B项只能解释最后一句话,与之前的“香火渐盛”矛盾,故排除。D项只印证了“香火渐盛”,对后来的“盛况不再”没有涉及,故排除。

    167.C【解析】 材料中这个青年的故事的核心是:他在别人指出了他的缺点后,表现出的谦虚使他获得了对方的认可,因此正确答案选C 。选项A中的”不经意”不符合材料本意;选项B 主体不对,材料重点不是谈论公司招聘时更看重什么;选项D与材料内容相悖。

    168.B【解祈】 这句话将做对、做错两种悄况进行对比.意在强调后者,因此正确答案选B 。

    169.A【解祈】本题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文段中没有表示的意思,这类题目本次考试中共有四道题,因此审题要仔细。通过阅读文段不难理解文段的主旨是在讲述在生命攸关的情况下,人性所散发出来的美和光辉。A项显然不符合文段所要体现的内容。

    170.C【解祈】孔子对第一个弟子的批评和对第二个弟子的行赞赏,意在说明“救人”本身不仅仅是一项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道德模范,这种道德模范可能为他人“救人”起到表率作用。所在正确答案为C。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信息获取及交流: 公考QQ群:256945141 | 公考网校QQ群:57737368(加群送课程卡)|湖州中公微信:hz-offcn
    湖州公职考试备考:招考信息|报考指导|阅读资料|考试题库|历年试题|行测|申论| 教师备考|事业单位备考
  • 国家公务员辅导课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校辅导课程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